行业新闻   News
联系我们   Contact
搜索   Search
你的位置:首页 > 行业新闻 > 模具行业

再看实体经经济,中国制造的下一个十年

2019/4/26 19:13:27      点击:

<<再看中国实体经济, 中国制造的下一个十年...>>*摘录自中国机械社区*

    赫尔曼·西蒙在《21世纪的隐形冠军》一书中找出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真正的功臣:德国的中小型企业,它们是市场的领导者,却鲜有人晓。

  那么这些隐形冠军成功的秘诀是什么? 是七大核心要素:家族的荣耀、专注的精神、基因中的扩疆精神、朋友般的客户关系、停不下的研发与创新、无处不在的质量管理、德式企业人本主义的责任观

 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大量中国企业在过去十五年左右的时间里,迷恋金融杠杆,用概念融资与炒房。而这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。

  今年两会实体经济备受关注, 关于实体经济近些年有若干个重要误解, 我们稍作正解:

  第一大误解就是实体产业是不可能拿到好的估值和赚到钱的。

  第二大误解就是实体经济就是生产。实业的产业链有七个环节包括:产品设计研发、原料采购、仓储运输、订单处理、批发以及终端销售。而中国大多数企业只擅长最后一个模块,就是附加值最低的产品制造。故而在过去十年的多重因素的挤压下,垮掉的大多是只会简单制造(还不是高端制造)的实业。

第三大误解就是实体经济没有壁垒,要被互联网颠覆。事实上壁垒太深了。深不见底。以上七大环节,每个环节事实上都是壁垒。而过去互联网的玩法只是精油开背,花拳绣腿。当互联网和金融泡沫走到尽头时,我们仔细回过头来看,实体经济才是至关重要的命脉。就像《拼实业:美国是如何赢得二战的》一书的标题一样简单明了所,美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,主要靠的是实业(工业)的综合能力。

  过去的30年,中国制造业大约经历过三个阶段:

  第一阶段是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。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我卖什么你就得用什么。这一阶段最舒服的人是工厂老板,机器一响黄金万两,只要做得出来,没有卖不出去的。

  第二阶段是供需逐渐平衡。这个阶段需要多一些噱头,多打点广告,但总体仍然处在企业跑马圈地的时代。

  第三阶段是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。产能过剩,买方主导市场。虚胖、实力不济的企业纷纷倒下,这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。

  在中国制造业曾走过的三个阶段中,一个重要的缺失是品牌的原创设计。中国品牌的原创性如果拿出去和成熟的品牌相对比,几乎约等于零。这件事有两个原因。

  1.因为历史性原因,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,中国制造只需要尽快满足大众功能性需求即可。被面是统一的大龙大凤大牡丹,衣服是统一的红毛衣的确良,从脸盆的花色到爸妈的结婚照,全部千篇一律。这件事情给原创设计带来的阻碍十分长久。

  2.民众缺乏审美教育,也存在信息壁垒。品牌因此不需要过于费心,随便抄抄国外的设计改一改,就能在国内卖个好价格。在国内买一件衣服,基本就是产品成本加上一点可怜的毛利,其中分给设计师的钱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;而在国外,这个比例最高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30%

  从1998年中国政府第一次开放中国进出口市场,到正式提出中国品牌的全球化战略,再到现在,已经过去了20多年。一直以来引进来,走出去的路线实际上只实现了引进来,真正能走出去的品牌寥寥无几。哪怕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,很多品牌对于全球化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去国外卖东西的层面。

  市场永远有空间接纳任何一个品牌的生长,企业真正的对手实际上是消费者。必须提高设计和产品审美,才能让国产品牌真正走上全球化之路,仅关注是产品本身的功能是难以产生高价值的,在未来更是如此。人们的需求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,在功能和价格之外,审美,归属感,身份认同感,甚至于民族自豪感,都是一个品牌真正应该发力的方向。

   过去十年靠努力和性价比,下一个十年靠附加值和个性化服务。对于艺术和设计,中国缺失了几十年,中国人的审美也缺失了几十年。但是现在我相信,中国从产品正走向品牌,走向设计,走向全球。